親子共讀的時間安排與互動技巧可以從以下幾個重點來掌握:

時間安排

  • 不拘泥特定時段:共讀時間可以靈活安排在清晨醒來、飯後或睡前等孩子和家長都較輕鬆的時段,讓共讀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 利用零碎時間:外出時攜帶繪本,善用排隊、看診、等待用餐、搭乘交通工具等零碎時間進行共讀,幫助孩子安頓身心。
  • 共讀頻率與時長:建議每天共讀1到數次,每次約10分鐘左右即可,尤其是0-5歲學齡前孩子,短時間多次共讀比長時間一次更有效。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可適度延長共讀時間,但通常以5-15分鐘為宜。

互動技巧

  • 雙向互動:共讀時不只是單向講故事,父母應鼓勵孩子分享想法,並給予肯定和回應,讓孩子感受到參與感和被重視,提升共讀的投入度。
  • 提問引導:閱讀時多用提問方式引導孩子參與,例如「這是什麼?」「牠在哪裡?」等,並等待孩子回應,促進語言表達與思考能力。
  • 多元說故事風格:父母可以嘗試不同的說故事方式,如詳細描述、角色扮演、模仿動物叫聲或聲調變化,讓故事更生動有趣,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換位思考。
  • 動手活動結合:可搭配製作手偶、繪畫等相關活動,讓孩子從多感官體驗中享受閱讀樂趣,增進親子互動與溝通。
  • 尊重孩子意願:共讀時間和內容可依孩子的身心狀況調整,不強迫,讓孩子慢慢養成閱讀習慣。

綜合來看,親子共讀的關鍵在於「共」的過程,透過固定且靈活的時間安排,加上有品質的雙向互動,能有效促進孩子語言、認知與情感發展,並建立親子間的良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