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帶熱食使用塑膠袋的安全疑慮主要來自塑膠材質的耐熱性與可能釋放的塑膠微粒或有害物質。

  1. 塑膠材質與耐熱度差異
    常見塑膠袋材質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丙烯(PP)。其中,PP耐熱最高(約100-140℃),HDPE次之(約90-110℃),LDPE耐熱最低(約70-90℃)。若塑膠袋接觸超過其耐熱溫度,可能會釋放塑膠微粒或有害物質,增加食安風險。

  2. 塑膠微粒累積問題
    研究顯示,經常叫外賣的人體內會累積多種塑膠微粒,且頻率越高,糞便中塑膠微粒含量越多,顯示塑膠包裝可能成為「隱形餐點」的來源。

  3. 塑膠袋裝熱食的建議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避免使用塑膠袋裝盛高溫食物,尤其是長時間接觸熱食,因為不同塑膠材質耐熱度不同,且塑膠袋多為一次性設計,重複加熱或高溫接觸可能增加塑化劑或塑膠單體溶出風險。

  4. 塑膠袋放冰箱的安全性
    塑膠袋放冰箱冷藏本身不會釋放有害物質或造成健康威脅,但長期冷藏仍建議使用食品級夾鏈袋或保鮮盒以確保安全與保鮮效果。

  5. 標示與選擇
    法規要求食品容器應標示材質名稱、耐熱溫度及是否可重複使用,消費者可依此選擇適合的塑膠包裝,避免誤用導致安全疑慮。

總結:
外帶熱食使用塑膠袋時,應注意塑膠材質的耐熱溫度,避免使用耐熱度不足的塑膠袋盛裝高溫食物,以減少塑膠微粒釋放及潛在健康風險。選擇標示清楚且耐熱性佳的塑膠材質(如PP)較為安全,且盡量避免長時間接觸熱食。塑膠袋冷藏則相對安全,但長期保存仍建議使用專用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