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視力檢查的重要性在於及早發現並治療視力異常,避免永久性視力損失,促進正常視覺發展。
視力檢查的適當時機包括:
- 6個月大時進行第一次詳細視力檢查,以早期發現先天性眼疾或視覺發育問題。
- 3歲左右進行第二次檢查,此時可評估視覺協調與屈光狀況。
- 學齡前(約5歲或6歲)再次檢查,尤其是準備入學前,確保視力正常且無近視、遠視、散光或斜弱視等問題。
此外,美國兒科學會與眼科學會建議,兒童從3歲起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接受視力篩查,學齡兒童則依需要定期複查。
學齡前視力檢查的重要性還包括:
- 許多視力問題(如斜視、弱視、屈光不正)在早期不易被察覺,且視力表1.0不代表完全健康,因為仍可能存在眼球聚焦異常或潛在近視風險。
- 早期發現可提高治療成功率,避免視覺發育障礙,尤其6歲前是視覺發育關鍵期,過了此期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 學齡前兒童即使不會口頭表達,也能透過專門設計的視力檢查工具(如LEA符號、視網膜鏡檢查、隨機點立體圖)進行評估。
所以,學齡前視力檢查是保障兒童視覺健康的關鍵措施,建議家長配合定期檢查,尤其有近視家族史者更應積極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