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幼兒園視力篩檢服務現況
篩檢服務的提供與執行方式
- 台灣自民國85年起,衛生福利部即開始推廣學齡前幼童(幼稚園、托兒所)的視力及立體感篩檢,篩檢率已達九成以上。
- 篩檢通常由園所老師或護理人員先行執行,內容包括視力檢查及立體圖(NTU 300秒)篩檢。
- 部分縣市(如嘉義市)會與合約眼科醫療院所合作,提供幼兒園大班學童免費專業視力檢查,家長需依通知預約並攜帶相關文件前往院所接受檢查。
- 國民健康署於114學年度啟動「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試辦計畫,由專業眼科醫師進入幼兒園,針對大班兒童進行斜弱視篩檢及散瞳屈光度數檢查,發現異常者提供後續追蹤管理。
篩檢目的與流程
- 篩檢主要目的是早期發現視力異常(如弱視、斜視),把握黃金矯治期,避免終生視力受損。
- 篩檢流程注重簡易、廣覆蓋,由受過訓練的園所老師或護理人員執行,必要時轉介至醫療院所進行詳細診斷。
- 檢查項目可能包括裸視視力、最佳矯正視力、驗光、裂隙燈檢查等,部分縣市或試辦計畫會使用散瞳劑以排除假性近視,提升準確度。
家長注意事項
- 家長會收到園所或衛生單位通知,需配合簽署同意書並按預約時間帶孩子接受檢查。
- 即使幼兒園篩檢結果正常(如視力1.0),若家族有高度近視史,仍建議至眼科進一步檢查,因視力表無法完全反映近視風險。
小結
台灣多數幼兒園已常規提供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服務,主要由園所老師或護理人員執行,部分縣市或試辦計畫則由專業眼科醫師入園檢查。篩檢目的在早期發現視力問題,家長應配合相關通知與流程,必要時帶孩子至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診斷與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