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痔瘡手術通常不是最後選擇,但一般會先採取保守治療,若症狀嚴重或持續不改善,手術才會被考慮。

產後痔瘡的處理原則是先以非手術方式改善,如坐浴、藥膏、飲食調整(多喝水、多吃蔬果、避免辛辣刺激),大多數輕中度痔瘡可獲得緩解。若痔瘡持續超過6週未改善,或出現明顯出血、脫垂、劇烈疼痛、血栓性痔瘡、排便困難或感染風險,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產後手術時機上,臨床上自然產後3-5天(會陰稍退腫時)及剖腹產後14天(不影響剖腹傷口時)是適合接受痔瘡手術的時機。若疼痛難耐,也可在產後隔天即接受手術,且即使哺乳中,麻醉及術後用藥也會調整以降低對寶寶的影響,讓媽媽安心接受治療。

手術方式多樣,包括微創手術、橡皮圈結紮術、冷凝手術、雷射消融術及環狀切除手術等,醫師會根據痔瘡嚴重程度及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方式。不過,手術仍有可能帶來後遺症,如排便困難等,需術後配合醫師指示照護。

所以,產後痔瘡手術不是最後選擇,但通常在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嚴重時才會進行,且產後幾天內即可手術,且醫療團隊會考慮哺乳安全及產後恢復狀況,讓媽媽能安心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