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痔瘡手術的適應症與判斷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痔瘡症狀持續超過6週未改善,經過保守治療(如坐浴、藥膏、飲食調整)效果不佳者。
  • 明顯出血、痔瘡脫垂或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照護能力,例如疼痛到無法正常排便或清潔,增加感染風險。
  • 血栓性痔瘡造成劇烈疼痛且觸摸時硬塊明顯,這類痔瘡通常需要及時手術治療,尤其產後坐月子期間是適合手術的時機。
  • 痔瘡腫脹、疼痛難耐,且孕產前已有不適者,不必等待,應盡早接受手術。
  • 保守治療無效且症狀影響生活品質者,例如長期反覆出血、疼痛或脫垂。

判斷標準與手術時機:

  • 自然產後約3-5天,會陰腫脹稍退時即可考慮手術。
  • 剖腹產後約14天,傷口穩定不影響時可接受手術。
  • 若疼痛劇烈,甚至自然產隔天也可接受手術,且術後用藥會考慮哺乳安全。
  • 血栓型痔瘡因疼痛劇烈且有肛門外翻,屬於急性手術適應症。

手術方式與注意事項:

  • 現代微創痔瘡手術疼痛較輕,出血少,術後恢復快,適合產後患者。
  • 手術前需由專業醫師評估個人狀況,特別是孕婦、老人或有慢性病者。
  • 術後疼痛管理是關鍵,現有長效止痛方式可減輕不適。

所以,產後痔瘡手術的適應症以症狀嚴重、持續不癒、保守治療無效及血栓性痔瘡為主,判斷標準則依據症狀嚴重度、持續時間及生活影響程度,並考慮產後身體狀況與哺乳需求決定手術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