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及產後痔瘡的發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子宮增大與腹壓增加:懷孕期間,子宮逐漸膨大,對直腸和肛門造成壓迫,導致肛門周圍血管回流受阻,血液淤積,血管擴張形成痔瘡。
-
荷爾蒙變化:孕期黃體激素(progesterone)升高,會使腸壁肌肉放鬆,腸蠕動減慢,容易造成便秘,便秘又會加重痔瘡。
-
骨盆肌肉鬆弛:為了準備生產,骨盆肌肉整體變得較鬆弛,痔瘡組織容易脫出。
-
生產時用力:分娩過程中用力推擠,會使痔瘡組織突出肛門,導致痔瘡加重或新發。
-
血流增加:孕期骨盆腔血流量增加,肛門處血管更腫脹,促使痔瘡形成。
預防孕期及產後痔瘡的建議:
-
避免便秘
- 多攝取高纖維食物(蔬果、全穀類)
- 多喝水,保持糞便柔軟
- 適度補充益生菌或在醫師指導下使用軟便劑
-
適當運動
- 維持規律的輕度運動,促進腸道蠕動和血液循環
-
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久站
- 減少肛門區域血液淤積,促進血液回流
-
正確排便習慣
- 避免用力過猛和長時間蹲廁,減少肛門壓力
-
產前治療痔瘡
- 若已有痔瘡,建議在懷孕前或懷第二胎前先行治療,減少孕期及產後惡化
以上資訊綜合自多個專業醫療來源,提供孕婦及產後婦女有效的痔瘡預防與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