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痔瘡的成因主要與孕期及生產過程中身體的生理變化有關,症狀則多樣且影響生活品質。

產後痔瘡的成因

  • 腹腔壓力增加:懷孕中後期,隨著子宮逐漸增大,腹腔內壓力上升,壓迫下腔靜脈及其分支,導致肛門周圍血液回流不良,血液淤積形成痔瘡。
  • 血管老化與組織鬆弛:生產過程中,尤其是自然產時,產道及直腸周圍軟組織受到擠壓,血管擴張及組織鬆弛,容易引發或加重痔瘡。
  • 荷爾蒙變化:孕期黃體素分泌旺盛,會使血管擴張,骨盆血流增加,促使痔瘡形成。
  • 生活習慣因素:孕期久坐久站、便秘、睡眠品質不佳等也會加劇痔瘡的發生。
  • 產後腹壓變化:生產後腹腔壓力減緩,痔瘡可能暫時縮小,但若未根治,下一胎懷孕時腹壓再次增高,痔瘡症狀會加重。

產後痔瘡的症狀

  • 肛門搔癢:反覆發作的肛門搔癢感,讓人不適。
  • 腫脹與疼痛:肛門周圍腫脹、灼熱感,坐立難安,嚴重時痔瘡脫垂且無法復位,伴隨劇烈疼痛。
  • 出血:排便時可能有鮮紅色出血,為常見症狀之一。
  • 不適感持續:影響日常生活與睡眠品質,造成心理壓力。

總結來說,產後痔瘡是孕期腹壓增加、荷爾蒙變化及生產過程中組織受損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常見問題,症狀包括肛門搔癢、腫脹、疼痛及出血。建議孕婦及產後婦女注意預防與及早治療,以減輕不適並避免症狀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