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產後痔瘡患者,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主要目標是預防便秘、減少肛門壓力及促進血液循環,以下為具體建議:

飲食調整

  • 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包括糙米、全麥土司、麥片、根莖類蔬菜(如蕃薯、馬鈴薯、蘿蔔)及大量生菜或炒青菜(萵苣、蕃茄、橄欖、小黃瓜)。
  • 多吃新鮮水果或果乾:如藍莓、野莓、杏桃、李子、棗子、柳丁、橘子、椪柑等,避免精緻甜食。
  • 補充益生菌:可透過優格或優酪乳攝取,幫助維持腸道健康,促進排便順暢。
  • 多喝水:建議每日飲水量約2000-2500cc(6-8杯),有助軟化糞便,避免便秘。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酒類、辛辣、油炸及花生等,這些可能加重痔瘡症狀。

生活習慣調整

  • 避免久坐久站:減少肛門局部血液淤滯,促進血液循環。
  • 保持肛門清潔:每日可用溫水坐浴,減輕不適並促進傷口癒合。
  • 養成規律排便習慣:避免用力過猛或排便時間過長,減少肛門壓力。
  • 適度運動:促進腸道蠕動及血液循環,有助排便順暢。
  •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維持身體整體健康,有助痔瘡恢復。

綜合以上,產後痔瘡患者應以高纖維飲食、多喝水、適度運動及良好排便習慣為核心,並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長時間坐立,這些調整能有效減輕痔瘡症狀並促進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