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對延後國高中上課時間的支持與反對意見呈現明顯分歧。

支持意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 學生普遍存在「慢性睡眠不足」問題,早上8點上課導致睡眠時間不足,影響專注力與學習表現,甚至增加憂鬱與自傷風險。延後上課時間可改善睡眠品質,提升學習效率。
  • 有人認為減少不必要的多元課程,讓學生有更多時間發展興趣、運動或專注課業,且國高中生已有獨立通勤能力,不需配合家長上下班時間。
  • 支持者指出,許多美國、歐洲國家學生上課時數較少,但競爭力不減,暗示延後上課不會降低學生競爭力。
  • 家長團體樂見討論,認為應重視學生睡眠問題。

反對意見則包括:

  • 已畢業的「過來人」及部分大學生認為,延後上課時間幾小時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加劇教育落差,且未來進入職場仍需適應早上8:30至下午5點半的上班時間,延後上課可能增加適應焦慮。
  • 有人擔心延後上課會導致教學進度受影響,課程可能無法完整完成。
  • 也有觀點認為上課時間對睡眠品質影響有限,晚上課不代表學生會早睡。
  • 部分民眾對延後上課時間的看法兩極,網路上討論激烈,尚無共識。

政府回應與後續:

  • 該提案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迅速累積超過一萬人附議,依法教育部須於11月14日前正式回應。
  • 教育部表示此案涉及地方政府權責,將進行研議。
  • 專家與教育團體對此議題看法不一,強調應深入了解學生睡眠不足的根本原因。

總體而言,社會對延後國高中上課時間的議題有明顯支持與反對兩派,支持者重視學生睡眠與學習效率,反對者則擔憂教學進度與未來職場適應問題,政府正積極評估並將給予正式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