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鼓勵學生舉手回答與提問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創造安全友善的課堂氛圍、設計多元且有系統的提問方式、給予適當等待時間,以及積極正向的回饋與引導。

具體策略如下:

  • 利用舉手表達理解程度:老師可請學生用不同高度的舉手來表達對概念的理解狀況,例如「舉得高高的表示完全理解,舉到胸前表示部分理解,輕輕舉手表示還有疑惑」,幫助老師即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並調整教學。

  • 閉眼聆聽,避免盲從效應:在要求學生舉手發言前,先請學生閉眼聆聽自己心中聲音,避免因為看到他人舉手而盲目跟從,提升學生真實參與意願。

  • 丟出有系統的問題並給予思考時間:老師提出問題後,暫停等待,讓學生有充分時間思考,並用言語(如「可以給我一個例子嗎?」)及非言語(微笑、點頭)鼓勵學生回答,降低答錯恐懼。

  • 營造友善提問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問題,並對提問者給予即時讚美與正向回饋,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欣賞其創意與思考,激發內在動機。

  • 多元教學法輔助:結合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角色扮演、問題導向學習等多元策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與表達。

  • 教師引導學生先思考再舉手:觀察發現,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會先思考問題再舉手回答,提升回答品質與參與度。

  • 遇無人回答時,教師可換方式提問或鼓勵:若學生不回答,老師可換句話說問題,或用鼓勵語句如「說錯了也沒關係」來降低學生壓力。

這些策略綜合運用,有助於提升學生在課堂中舉手回答與提問的積極性,促進師生良好互動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