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展遲緩的警示徵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家長可依此觀察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

  • 嬰兒期過於安靜,對聲音缺乏反應(如一歲時對大聲音無反應)
  • 兩歲時仍無任何有意義的語彙出現(如不會說「爸爸」、「媽媽」)
  • 三歲時仍無法組成簡單句子(如「我要喝水」)
  • 三歲以上說話模糊不清,難以被理解
  • 五歲以後句子結構仍常有錯誤,語調、節奏異常,或說話聲音有明顯鼻音過重或缺乏鼻音
  • 語言表達含糊、口語不清、詞彙量不足,無法理解簡單指令或日常對話
  • 無法維持互動式談話,對語言缺乏興趣
  • 年齡越大說話反而越少或越不清晰。

早期介入建議如下:

  • 一旦發現上述警訊,應儘速尋求專業評估,建議諮詢兒童復健科醫師、語言治療師或相關醫療院所。
  • 早期介入治療(如語言治療)能有效促進語言能力發展,改善溝通障礙,減少長期影響。
  • 介入時機越早,療效越佳,尤其在4-5歲前的黃金期內積極治療,能提升語言結構、詞彙量及社交互動能力。
  • 治療計畫通常包含語言理解、表達訓練及溝通技巧培養,並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互動,創造語言學習環境。

語言發展遲緩可能與聽覺障礙、神經系統問題、自閉症、情緒障礙或環境因素有關,專業評估能釐清原因並制定個別化療育方案。因此,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語言發展,並及早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