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新成屋與預售屋的建材與設備品質大致上都維持在「大眾基本標準」的水準,兩者的標配建材材質等級相差不大,品質介於一般市場標準之間。不過,兩者在建材選擇彈性與升級成本上有明顯差異:
-
預售屋:購買時可在「客變期」申請退料或不安裝標配建材,並以此折抵換裝更高級的建材,且建商通常會提供標配建材的退料成本補償,讓買家能以較低成本客製化建材與設備。此時期與設計師溝通,能依預算調整選配,且因建商批量採購,取得較優惠價格。
-
新成屋:因房屋已完工,若要更換建材(如地板、牆磚、衛浴設備等),需敲除重做,且須負擔舊料移除、清運及新施工費用,整體升級成本較高且麻煩。
此外,新成屋的優勢在於可實地檢查房屋品質與環境,確保建材與設備的實際狀況,且可即時入住,品質較有保障。預售屋則因尚未完工,存在施工與交屋時間不確定的風險,但價格通常較低,且具較大裝修彈性。
總結比較:
項目 | 預售屋 | 新成屋 |
---|---|---|
建材品質 | 標配建材為基本標準,客變期可退料換料彈性大 | 標配建材為基本標準,升級需拆除重做成本高 |
設備品質 | 同上,依客變調整 | 同上,已完工設備可直接檢查 |
建材升級成本 | 較低,客變期可折抵退料成本 | 較高,需負擔拆除與重裝費用 |
施工風險 | 有施工與交屋延遲風險 | 無施工風險,品質較穩定 |
入住時間 | 需等待完工交屋 | 可立即入住 |
因此,若重視建材與設備的升級彈性與成本控制,預售屋在客變期提供較大優勢;若重視即時入住與實際品質檢視,新成屋則較有保障。不過兩者的標配建材品質本身差異不大,主要差異在於升級的便利性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