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甲狀腺炎在台灣的診斷流程主要依據病史(懷孕生產時間)、臨床症狀、甲狀腺功能檢查及自體免疫抗體(如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Anti-TPO Ab)檢測,並輔以甲狀腺超音波檢查。診斷時需與Graves病及中樞性甲狀腺低下症等疾病做鑑別。

具體診斷流程包括:

  • 病史與臨床症狀評估:產後免疫反彈可能引發甲狀腺炎,症狀包括甲狀腺腫大(無痛且堅實)、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的相關表現。
  • 血液檢查
    • 甲狀腺功能測試(TSH、free T4)用以判斷甲狀腺功能狀態。
    • 抗甲狀腺自體免疫抗體(Anti-TPO Ab)約60~90%患者呈陽性,協助確認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炎。
  • 甲狀腺超音波:可見甲狀腺回音不均勻,血流量減少(與Graves病血流豐富不同),有助鑑別診斷。
  • 必要時放射性碘攝取測試(RAIU):用於區分Graves病(高攝取)與產後甲狀腺炎(低攝取)。

醫療建議方面:

  • 產後甲狀腺炎多為短暫性,甲狀腺功能亢進期可使用β阻斷劑(如atenolol)緩解症狀。
  • 生活與飲食調整:避免大量攝取高碘食物(如海帶、海苔、昆布),甲狀腺亢進期避免咖啡因飲料(咖啡、茶)。
  • 定期追蹤甲狀腺功能,因部分患者可能發展成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所以,台灣臨床上產後甲狀腺炎的診斷重點是結合產後病史、自體免疫抗體檢測、甲狀腺功能測試及超音波,並透過症狀管理與生活調整進行治療與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