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與乳房硬塊的鑑別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症狀、病史及影像學檢查,以下是兩者的主要區別與診斷重點:


乳腺炎(特別是產後乳腺炎)

  • 症狀:乳房局部有明顯疼痛的硬塊,伴隨皮膚紅腫、發熱,且常有全身症狀如發燒、疲憊感。
  • 病因:乳汁排出不暢導致乳腺阻塞,若細菌感染則為感染性乳腺炎。
  • 體徵:硬塊通常伴隨局部炎症反應,皮膚表面紅熱,觸摸時疼痛明顯。
  • 診斷:臨床診斷為主,必要時以乳房超音波檢查確認有無膿腫形成,嚴重者可能需抽吸或手術治療。
  • 治療:抗生素治療為主,嚴重者可能需手術引流。

乳房硬塊(非炎症性)

  • 症狀:硬塊可能無疼痛,大小可能隨月經週期變化,無明顯紅腫或發熱。
  • 病因:常見為纖維腺瘤、囊腫或其他良性病變,偶爾需排除惡性腫瘤。
  • 體徵:硬塊質地可軟可硬,無明顯炎症表現,乳頭分泌物可能存在。
  • 診斷
    • 詳細詢問病史(如家族史、月經週期變化等)。
    • 乳房超音波檢查是主要影像學工具,40歲以上者加做乳房攝影。
    • 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FNA)可用於確定診斷,尤其是單純囊腫或懷疑惡性時。
  • 治療:依病因而定,良性病變多觀察或手術切除,惡性需進一步治療。

鑑別重點比較表

項目 乳腺炎 乳房硬塊(非炎症性)
疼痛 明顯疼痛 通常無痛或輕微不適
皮膚表現 紅腫熱 無紅腫熱
全身症狀 發燒、疲憊 無全身症狀
病史 產後哺乳期常見,乳汁阻塞或感染 可能與月經週期相關,無感染史
影像檢查 超音波檢查,必要時抽吸或切片 超音波、乳房攝影、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治療 抗生素、排膿或手術 觀察、手術切除或其他依病因治療

臨床建議

  • 產後婦女若發現乳房硬塊且伴有紅腫熱痛及發燒,應高度懷疑乳腺炎,及早就醫接受抗生素治療。
  • 若硬塊無明顯炎症表現,且無全身症狀,應進一步做乳房超音波及必要的細針抽吸檢查,以排除良性或惡性腫瘤。
  • 乳房硬塊若持續存在且無法消退,應儘速接受醫學評估,避免延誤乳癌診斷。

以上資訊可作為乳腺炎與乳房硬塊鑑別診斷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