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親友壓力與父母焦慮對育兒心態有顯著影響,且這些壓力來源多元,包括親友間育兒觀念不合、角色期待、以及自身情緒調節困難等,進而影響父母的教養態度與親子互動品質。

具體來說:

  • 親友壓力:台灣家長常面臨來自長輩及親友的育兒期待與意見衝突,約有超過半數家長表示與長輩育兒觀念不一致,且與伴侶意見相左的比例也超過三成,這種觀念差異會增加父母的心理負擔與挫折感。

  • 父母焦慮:育兒過程中,父母常感焦慮不安,甚至有四成以上家長感到自己失職,這種焦慮與親職壓力密切相關,且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進而影響親子關係。

  • 心理調適策略:研究指出,父母若能培養正念態度與提升情緒調節能力,能有效降低親職壓力與焦慮感,促進更健康的育兒心態。此外,尋求社會支持(如伴侶、家人、朋友)、調整對自己與孩子的期望、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運動)、以及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諮詢,都是有效的調適方法。

  • 資源利用現況:雖然多數家長會透過網路或親友尋求育兒資訊,但正式的親職教養資源使用率偏低(約15%),而使用這些資源的家長在親子互動與教養表現上較佳,顯示提升正式資源的可近性與吸引力對減輕親友壓力與焦慮有幫助。

所以,台灣父母在育兒過程中,親友壓力與自身焦慮是主要的心理負擔來源,透過增強情緒調節能力、正念培養、社會支持與合理期望調整,可以有效改善育兒心態並促進親子關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