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腹瀉與病毒性腹瀉的臨床表現主要差異如下:

項目 細菌性腹瀉 病毒性腹瀉
腹瀉型態 常見帶血便或黏液便 以水瀉為主,通常無血便
發燒情況 常有高燒(>38.5°C) 多為低燒(<38.5°C),較少高燒不退
症狀嚴重度 症狀較嚴重,可能有脫水、血壓及心跳不穩 症狀較輕微,脫水及生命徵象不穩定較少
腹瀉頻率 一天可能超過6次,且常需住院治療 腹瀉次數多但較少嚴重
伴隨症狀 可能有血便、膿便、劇烈腹痛 可能伴隨嘔吐、類流感症狀(如肌肉痠痛)
病程長短 通常持續1至10天 病程較短,症狀多在數天內改善
診斷檢驗 糞便培養陽性率高(約87%) 病毒培養陽性率低(1%~5%),檢驗較少做

補充說明:

  • 細菌性腹瀉常因食用不潔食物或水源感染,症狀較劇烈且可能導致嚴重脫水,需及時醫療介入。
  • 病毒性腹瀉常見於諾羅病毒、腺病毒等,症狀較輕且多為水樣腹瀉,主要治療為支持性補液。
  • 細菌性腹瀉患者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病毒性腹瀉則無特效藥,重點在於防止脫水。

以上差異有助於臨床醫師根據症狀初步判斷腹瀉原因,並決定是否進一步檢驗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