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與細菌性腸胃炎的差異

病毒性腸胃炎

  • 症狀:嘔吐、腹瀉、輕度發燒、全身肌肉痠痛、全身倦怠無力,有時會合併一般上呼吸道感冒的症狀,如咳嗽、流鼻水等。
  • 病原體:輪形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毒等。
  • 傳染性:非常易於傳染,主要通過接觸、飛沫傳播。
  • 治療時間:通常在2至3天內會自行痊癒,但部分嚴重病例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細菌性腸胃炎

  • 症狀:嘔吐、腹瀉、腹部絞痛、發燒,嚴重時可能導致嚴重脫水、解血便、產生膿便。
  • 病原體: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桿菌等。
  • 傳染性:同樣容易傳染,主要通過食物或飲用水源傳播。
  • 治療時間:因細菌種類和個體情況而異,可能需數天至數週。

治療方法

  •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支持性治療,包括補充水分、電解質,避免過度活動,多休息。
  • 細菌性腸胃炎: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尤其是嚴重病例,同時也需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預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洗手,尤其是在進食前和使用廁所後。
  • 選擇新鮮安全的食物:避免食用未經充分烹飪的食物或可能受污染的水源。
  • 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減少病毒或細菌的傳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