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伴隨口腔潰瘍與皮疹的警示

當寶寶出現腹瀉、口腔潰瘍與皮疹時,家長應提高警覺,這些症狀可能由多種感染或疾病引起,部分情況需及時就醫。

常見病因

  • 腸病毒感染:腸病毒(如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感染常見於兒童,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口腔潰瘍(尤其是咽峽部),有時會伴隨腹瀉與皮疹。腸病毒引起的口腔潰瘍多位於口腔後部,且可能導致進食困難。
  • 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疱疹性齦口炎):初次感染單純疱疹病毒(HSV-1)時,寶寶可能出現高燒、口腔潰瘍(多見於牙齦、舌頭、嘴唇等處)、牙齦紅腫出血、口臭、食慾不振,甚至嘴巴周圍皮膚出現水泡或皮疹。這類感染的口腔潰瘍較為劇痛,且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
  • 其他感染或過敏:某些細菌感染、過敏反應或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導致類似症狀,但較為少見。

警示症狀

若寶寶出現以下情況,建議立即就醫:

  • 高燒不退:體溫超過39°C且持續不退。
  • 脫水徵兆:如尿量減少、哭鬧無淚、口乾舌燥、皮膚彈性差。
  • 進食困難:因口腔潰瘍劇痛而拒絕進食、喝水,導致脫水風險增加。
  • 皮疹擴散或合併其他症狀:如皮疹迅速擴散、出現瘀斑、紫斑,或伴隨呼吸急促、意識改變等。
  • 腹瀉嚴重或帶血:腹瀉次數頻繁、量多,或大便帶血、黏液。

居家照護與注意事項

  • 保持水分:鼓勵寶寶多喝水或口服電解質液,預防脫水。
  • 飲食調整:提供溫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或酸性食物加重口腔不適。
  • 口腔護理:可用溫鹽水輕輕漱口(若寶寶年齡允許),保持口腔清潔,但避免強行清潔潰瘍處。
  • 避免傳染:腸病毒與疱疹病毒皆具傳染性,應注意隔離與個人衛生,避免交叉感染。

鑑別診斷

症狀特徵 腸病毒感染 疱疹性齦口炎(HSV-1)
口腔潰瘍位置 多見於咽峽部、口腔後部 多見於牙齦、舌頭、嘴唇、頰黏膜
牙齦紅腫出血 較少見 常見
皮疹 可能出現 嘴巴周圍皮膚可能出現水泡/皮疹
發燒 常見 常見,可能高燒
腹瀉 可能出現 較少見

小結

寶寶腹瀉合併口腔潰瘍與皮疹,最常見於腸病毒或單純疱疹病毒感染,兩者臨床表現相似但治療與預後不同,需由醫師進一步鑑別診斷。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的整體狀況,尤其是脫水、進食困難、高燒不退等警示症狀,必要時及時就醫,以確保寶寶得到適當的治療與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