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常見的寶寶排便疑問主要集中在「便秘」與「排便困難」兩大問題上。

寶寶便秘的常見原因與判斷標準:

  • 便秘通常指排便次數過少(兒童定義為一週少於2~3次),但嬰兒尤其是母乳餵養的,有時2、3天甚至一週才排便一次也屬正常。重點在於排便時是否有不適,如哭鬧、用力過度、排出乾硬糞塊等,這些才是便秘的警訊。
  • 便秘原因多為飲食不當(高蛋白、缺乏纖維及水分)、排便習慣不良(忍便、急促排便、害怕上廁所)。

嬰兒排便困難的特性:

  • 0-2個月嬰兒常見排便困難表現為用力全身緊繃、臉紅,但大便通常軟且不成形,且無肛門裂傷或出血,這是嬰兒練習排便肌肉協調的正常現象,不是疾病。
  • 這種情況通常會在3-4個月大時自然改善,不需藥物治療。

改善寶寶排便順暢的方法:

  • 正確沖泡奶粉,依照標示比例調製,避免過濃或過稀造成消化不適。
  • 選擇含有益生菌(如BL益菌)的配方奶,有助於建立健康腸道菌叢,促進排便。
  • 透過腹部按摩促進腸胃蠕動:使用嬰兒乳液或油,順時針方向輕柔按摩寶寶腹部。
  • 注意飲食均衡,適當補充水分與纖維(對於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
  • 培養良好排便習慣,避免忍便或急促排便。

需注意的疾病警訊:

  • 雖然嬰兒便秘多為功能性問題,但若出現持續不排便、肛門裂傷、血便或寶寶明顯不適,應及早就醫排除如巨大結腸症等罕見疾病。

所以,新手媽媽應以寶寶排便時是否痛苦、不適為判斷便秘的重點,並透過正確餵養、腹部按摩及良好排便習慣來改善。如有異常症狀,則需尋求專業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