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寶寶便秘的嚴重程度與排便困難,可以從以下幾個重點來判斷:
-
排便頻率:臨床上,若嬰幼兒一週排便次數小於或等於兩次,且持續兩週以上,通常會被診斷為便秘。
-
大便的質地與形狀:便秘時寶寶排出的糞便通常呈現乾硬、顆粒狀或塊狀,且可能表面帶有血絲,這表示排便時有用力過度或肛門受傷。
-
排便時的困難與不適:若寶寶排便時需要很用力,或糞便卡在肛門口解不出來,常伴隨腹脹、腹痛,甚至排便時異常激烈哭鬧,這些都是排便困難的表現。
-
排便習慣與行為:有些寶寶因為不專心排便,可能只排出直腸附近一小段糞便,導致糞便在體內堆積變硬,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滲便(不自主漏便)。
-
肛門及括約肌狀況:醫療評估時會觀察肛門外觀、括約肌張力及反射,並檢查直腸內是否有未排乾淨的大便,這些都能幫助判斷便秘的嚴重程度。
綜合以上,家長可透過觀察寶寶排便頻率、糞便硬度與形狀、排便時是否用力或哭鬧,以及是否有腹脹不適等症狀,初步判斷便秘的嚴重程度。若有持續便秘或排便困難,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