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露停了又來的原因與處理方法主要可從以下幾點來分辨與應對:

可能原因

  1. 正常的惡露現象

    • 有些媽媽會發現惡露在停止後又出現少量出血,這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 流量少,無臭味,且沒有腹痛或發燒等症狀,屬於正常範圍內。
  2. 陰道或子宮感染

    • 若惡露伴隨酸臭味、腹痛、發熱,可能是陰道、子宮、輸卵管或卵巢感染。
    • 感染會導致惡露反覆出現,需及時就醫治療。
  3. 延遲性產後出血

    • 指產後24小時至6週內大量出血,可能因胎盤組織殘留、子宮收縮不良或產道裂傷。
    • 若惡露突然變成鮮紅色且量多,需警覺並尋求醫療協助。
  4. 子宮收縮不良或血塊形成

    • 生產時間過長或多次生產可能導致子宮收縮不佳,影響惡露排出,造成血塊或持續出血。
  5. 其他因素

    • 服用血管擴張劑、凝血功能異常或過度補品(如酒精、麻油、人蔘等)可能引起微血管破裂,導致惡露停了又來。

如何分辨惡露與月經

  • 惡露顏色會隨時間由鮮紅轉為粉紅、褐色,最後變成白色或黃色,通常持續4-6週。
  • 月經來潮通常量較多,鮮紅色且持續3-5天。

處理建議

  • 觀察惡露顏色與氣味:無臭味且量少可持續觀察。
  • 保持陰部清潔乾爽,勤換產褥墊,避免感染。
  • 使用束腹帶促進子宮收縮與惡露排出。
  • 避免過度補品或刺激性食物,減少微血管破裂風險。
  • 若惡露量大、持續鮮紅、伴隨腹痛、發燒或有臭味,應立即就醫檢查,排除感染或胎盤殘留等嚴重問題。

總之,惡露停了又來不一定是異常,但若伴隨不適症狀或大量出血,應及早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