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吸吮問題對母奶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吸吮刺激促進泌乳:寶寶吸吮乳頭時,會刺激媽媽體內的催乳素和催產素分泌,這兩種荷爾蒙促進乳汁的產生與排出。寶寶吸吮越頻繁且有效,媽媽的奶量通常會越多,因為乳房被排空的頻率高,促進乳汁持續分泌,這是母乳供需的自然調節機制。

  • 吸吮不足導致奶量減少:若寶寶吸吮次數不足(例如一天哺乳次數少於8-12次),或吸吮時間過短,會導致乳房刺激不足,奶水分泌減少。此外,若寶寶吸吮姿勢不正確,無法有效吸出乳汁,也會影響泌乳反射,進而使奶量下降。

  • 乳頭混淆與吸吮意願降低:新生兒若因使用奶嘴或瓶餵而產生乳頭混淆,可能不願意吸吮母乳,導致吸吮頻率和效果降低,奶量也會受到影響。

  • 寶寶偏好單側吸吮導致奶量不平衡:若寶寶長期只吸吮一側乳房,該側乳房因刺激較多,奶量會增加;而另一側因刺激較少,奶量會逐漸減少,甚至導致乳房大小不一。

  • 吸吮技巧與協調性:寶寶吸吮時需要協調吸吮、吞嚥與呼吸三個動作,若寶寶無法有效協調,吸吮效率低,也會影響奶量的產生。

綜合以上,寶寶的吸吮行為直接影響母乳的產量與分泌狀況。媽媽若發現奶量不足,應檢視寶寶的吸吮頻率、姿勢及吸吮技巧,並避免過早添加配方奶或使用奶嘴,以促進寶寶有效吸吮,維持良好的泌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