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吸吮頻率與餵奶時間對奶水供應有直接且重要的影響,主要可歸納如下:

  • 吸吮頻率越高,奶水分泌越多:寶寶頻繁吸吮會刺激母體腦下垂體分泌催產素,促進乳腺分泌奶水,形成正向循環。當寶寶多次吸吮,乳房的奶水被持續吸出,身體就會增加奶水產量以滿足需求。

  • 寶寶吸吮時間不必過長,但需有效率:人類寶寶胃容量小,需經常吸吮,但每次吸吮時間通常只有幾分鐘。有效率的吸吮能快速吸出足夠奶水,吸吮效率較高的寶寶可能間隔較長時間才需再次吸吮;反之,吸吮效率較低的寶寶則需更頻繁吸奶。

  • 吸吮姿勢與技巧影響奶水吸出與分泌:若寶寶吸吮動作快速但無法吸到奶水,可能是含奶姿勢或抱姿不正確,這會影響奶水的吸出與媽媽的泌乳反應。

  • 餵奶時間長短不一定代表奶水不足:不應以寶寶哭鬧、餵奶時間長短或頻率來判斷奶水是否足夠,避免過早添加配方奶,因為這會減少寶寶吸吮乳房的次數,反而降低奶水供應。

  • 隨著寶寶成長,吸吮頻率與奶量需求會變化:寶寶成長快速期可能吸吮頻率增加,媽媽的奶水供應也會隨需求調整。若寶寶奶量需求增加,媽媽可透過增加哺乳或擠奶頻率來刺激泌乳,確保奶水充足。

綜合來說,寶寶的吸吮頻率與餵奶時間是調節奶水供應的關鍵因素,頻繁且有效率的吸吮能促進奶水分泌,媽媽應以寶寶需求為導向,保持親密哺乳互動,並注意吸吮姿勢,避免過早添加替代品,以維持良好的母乳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