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間皮膚會出現一些特有的變化,主要集中在乳房及乳頭部位,常見問題包括:

  • 乳房皮膚變粗糙、紅腫發炎:這通常是因為催乳過度用力,導致乳房受傷,皮膚出現灰黑粗糙現象,並非感染疾病。
  • 乳頭濕疹:尤其在夏季潮濕悶熱時,哺乳媽咪容易出現乳頭濕疹,嚴重時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 乳頭疼痛及破皮:因吸奶姿勢不當,乳頭可能變得較平,寶寶難以含住乳房,造成乳頭疼痛、破皮,甚至皮膚發紅、發燒。
  • 乳房腫脹及硬塊:乳房可能出現局部硬塊,造成不適感。
  • 產後皮膚乾燥粗糙:由於荷爾蒙變化、壓力、疲勞及生活習慣改變,產後皮膚常見乾燥粗糙現象,影響整體膚質。

護理技巧包括:

  • 正確哺乳姿勢:避免乳頭疼痛及破皮,幫助寶寶正確含乳。
  • 持續排奶:多讓寶寶吸奶或擠奶,避免乳房淤積,減少腫脹和發炎。
  • 冷敷與熱敷交替使用:冷敷可減輕疼痛和腫脹,熱敷則有助於奶水流通,注意避免燙傷及刺激乳暈。
  • 乳房按摩:針對硬塊部位,輕柔按摩促進乳管通暢。
  • 保持乳頭乾燥清潔:預防濕疹和細菌感染,必要時可使用醫師建議的護理產品。
  • 日常皮膚保濕:使用溫和保濕產品,改善產後皮膚乾燥粗糙,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充足睡眠與均衡飲食有助皮膚恢復。

總之,哺乳期間的皮膚變化多與乳房受刺激、荷爾蒙及生活狀態有關,適當的護理和正確的哺乳方式能有效減少不適,維持皮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