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難哄睡的常見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環境干擾:光線過亮、溫度不適、外部噪音等都會影響寶寶入睡。寶寶在6週至3個月大時開始分泌褪黑激素,適合昏黃或全黑的睡眠環境,有助於放鬆入睡。穿太多衣物導致悶熱也會讓寶寶不舒服,影響睡眠。

  • 放床時機不對:錯過寶寶自然疲憊的時機,或過度哄睡反而刺激寶寶,讓他們難以遵從身體的睡眠需求。

  • 身體不舒服:如口鼻被遮掩、身體不適等,都會讓寶寶難以安穩入睡。

  • 發展期影響:寶寶在不同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睡眠挑戰,尤其是5至9個月的密集大動作發展期(翻身、爬行、坐立),寶寶因為玩興高昂不願意睡覺,這通常是暫時性現象,約持續一週左右,有時較大的發展期會持續三週。另在3至5個月左右,寶寶睡眠週期從兩段變成四段,睡眠模式改變加上大動作發展(如翻身期),會導致夜醒增加和小睡時間縮短,造成睡眠不穩。

  • 哄睡方式不當:過度抱搖奶等哄睡方式可能成為刺激,反而讓寶寶難以入睡。隨著月齡增長,寶寶對刺激的反應更明顯,可能越來越「捨不得睡覺」,導致入睡時間延後,整體睡眠時間被壓縮。

這些難哄睡的原因會帶來以下影響:

  • 寶寶整體睡眠時間減少
  • 花費過多時間在入睡,壓縮寶寶活動與學習時間
  • 父母哄睡時失去自己的休息時間(me time)

綜合來看,寶寶難哄睡多與生理發展階段及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家長可透過調整睡眠環境、掌握適當放床時機及適度哄睡方式,幫助寶寶度過發展期的睡眠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