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與寶寶睡眠有密切關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褪黑激素的分泌與寶寶睡眠週期
    寶寶入睡後,體內的褪黑激素會持續上升,直到午夜達到高峰,這段時間是寶寶進入深度睡眠、恢復體力的關鍵階段。過了午夜後,褪黑激素水平開始下降,導致寶寶可能每隔一兩小時醒來,造成下半夜的睡眠躁動和頻繁夜醒。清晨褪黑激素幾乎消失,寶寶進入淺睡眠階段,容易因飢餓、冷或環境聲音而醒來。

  • 新生兒褪黑激素的來源與分泌發展
    6至8週以內的嬰兒尚無法自行分泌褪黑激素,主要依賴母親透過母乳提供的褪黑激素,因此即使在明亮環境中也能較好入睡。隨著松果體成熟,約在6週到3個月大時,寶寶開始自行分泌褪黑激素,且分泌量在3個月時逐漸增加,這有助於夜間睡意的產生。

  • 睡眠環境對褪黑激素分泌的影響
    褪黑激素的分泌需要黑暗環境,若房間光線過亮(如夏天日落較晚),寶寶可能難以分泌足夠的褪黑激素,導致入睡困難和哭鬧。使用遮光窗簾或保持燈光昏暗,有助於製造黑夜的假象,促進褪黑激素分泌和寶寶入睡。

  • 母乳中的褪黑激素與睡眠幫助
    母親晚上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母乳傳遞給寶寶,增加寶寶的安全感並幫助睡眠。因此,晚上餵食母乳對寶寶的睡眠有正面影響。

綜合以上,褪黑激素在寶寶的睡眠調節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幫助寶寶進入深度睡眠和維持夜間睡眠穩定性方面。為了促進寶寶良好的睡眠,建議家長注意睡眠環境的黑暗度,並利用母乳中的褪黑激素優勢,配合規律的作息和睡眠儀式感,幫助寶寶建立健康的睡眠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