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破寶寶入睡時與抱持的聯繫,讓寶寶能夠自行安穩入睡,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 抱起放下法
這是由日本腦神經科學專家黑田公美提出的方法。父母先抱著寶寶走動約5分鐘,再坐下繼續抱5~8分鐘,直到寶寶熟睡後再將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做能減少寶寶因放下床而驚醒的情況,逐步讓寶寶習慣不必抱著也能入睡。
2. 建立睡前儀式與睡眠習慣
固定的睡前儀式(如洗澡、講故事、輕柔按摩)能讓寶寶明白「該睡覺了」,幫助寶寶心理準備入睡。堅持規律的「吃-玩-睡」模式,杜絕奶睡、抱睡等習慣,讓寶寶逐漸學會自行入睡。
3. 使用安撫技巧替代抱持
可用嬰兒巾包裹寶寶(Swaddling)、製造噓噓聲(Shushing)、輕輕搖晃(Swinging)、給寶寶吸吮(Sucking)等5S安撫法,創造安全感,減少寶寶哭鬧,降低對抱持的依賴。
4. 給寶寶安撫物
提供寶寶喜歡的安撫玩具或毛毯,讓寶寶在沒有抱持的情況下也能感受到安全感,幫助寶寶學會自我安撫。
5. 心態調整與親子關係
父母要以愛的心態擁抱寶寶,而非因恐懼哭泣而抱持。這樣能避免讓寶寶將抱持與入睡完全綁定,促進寶寶獨立入睡的能力。
6. 持續堅持與耐心
改變寶寶的睡眠習慣需要時間,父母必須堅持執行上述方法,逐步減少抱持時間,讓寶寶習慣自行入睡,避免反覆回到抱睡的模式。
綜合以上,打破寶寶入睡與抱持的聯繫,關鍵在於逐步減少抱持時間、建立固定睡眠儀式、使用多元安撫技巧,以及父母保持耐心與正向的親子互動,讓寶寶能在安全感中學會自行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