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癲前症的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預防用藥與症狀控制用藥,以下是常見的藥物種類與療程說明:
1. 低劑量阿斯匹靈(Low-dose Aspirin)
- 用途:用於子癲前症高風險孕婦的預防。
- 劑量:每日60-150毫克,常見150毫克劑量。
- 療程:通常從懷孕11-14週開始服用,持續至36週左右。
- 效果:可降低10-20%的子癲前症發生率,特別是早產型子癲前症,且不會顯著增加胎兒死亡率或胎盤早剝等風險。
2. Hydroxychloroquine(羥氯喹)
- 用途:主要用於有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或抗磷脂抗體症候群APS)的孕婦,這些疾病是子癲前症的高風險因素。
- 作用機轉:免疫調節劑,抑制炎症反應,減少胎盤不良因子(如sFlt1)的分泌。
- 療程與效果:臨床研究顯示補充羥氯喹可提高活產率並降低子癲前症發病率,但對無自身免疫疾病孕婦的預防效果尚不明確。
3. 其他藥物
- 目前尚無明確證據支持其他藥物作為子癲前症的標準治療,但針對子癲前症併發的高血壓或癲癇症狀,會依臨床狀況使用相應藥物控制。
療程重點
- 預防為主:高風險孕婦(如有子癲前症病史、自身免疫疾病、慢性高血壓等)應早期開始低劑量阿斯匹靈。
- 監測與調整: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孕婦血壓、尿蛋白及胎兒狀況,必要時調整用藥。
- 個別化治療:根據孕婦的具體病因(如是否合併自身免疫疾病)選擇合適藥物。
總結來說,低劑量阿斯匹靈是目前預防子癲前症最廣泛使用且有實證支持的藥物,而羥氯喹則是針對有自身免疫疾病孕婦的潛力藥物。治療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並配合孕期監測以確保母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