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癲前症患者的生產方式與醫療評估主要依據病情嚴重程度及胎兒成熟度來決定,目標是在確保母嬰安全的前提下,選擇適當的生產時機與方式。

生產方式與時機

  • 非嚴重子癲前症(妊娠高血壓、非嚴重子癲前症)
    建議可等待足月(37週)後再行生產,期間需控制血壓並定期追蹤相關檢查指標,如有異常則評估是否提前生產。

  • 嚴重子癲前症
    若孕婦出現嚴重高血壓、頭痛、視力模糊、上腹痛、溶血、血小板降低、肝腎功能異常等症狀,需住院密切監控。若情況穩定,可觀察至34週再生產;若情況緊急或胎兒出現窘迫,則可能需緊急剖腹產,並與新生兒科合作照護早產兒。

  • 生產方式
    子癲前症患者並非全部都必須剖腹產,醫師會根據孕婦及胎兒狀況評估,許多患者可選擇自然產。

醫療評估與治療

  • 風險篩檢
    第一孕期可進行子癲前症篩檢,早期發現高風險孕婦,並給予預防性治療(如低劑量阿斯匹靈)以降低子癲前症、早產及胎兒生長遲滯風險。

  • 血壓控制與監測
    對於已診斷的子癲前症患者,重點在於控制血壓,定期追蹤蛋白尿、血小板、肝腎功能等指標,評估病情變化。

  • 生產後治療
    生產是子癲前症的根治方法,生產後多數症狀會改善,但仍需密切觀察產婦恢復情況。

總結

子癲前症的生產方式與醫療評估強調個別化管理,根據病情嚴重度與胎兒成熟度決定生產時機與方式。非嚴重者可等待足月自然產,嚴重者則需住院監控,必要時進行剖腹產。早期篩檢與血壓控制是預防與管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