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素血症與黃疸雖然都會造成皮膚變黃,但兩者在成因、症狀表現及健康影響上有明顯區別:

成因與機制

  • 胡蘿蔔素血症
    主要是因攝取過多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地瓜、南瓜、木瓜等),導致胡蘿蔔素沉積於皮膚角質層較厚處,如手掌、腳掌,嚴重時全身皮膚都可能泛黃。
  • 黃疸
    則是因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常見於肝臟疾病、膽道阻塞或溶血性疾病,導致皮膚、黏膜及鞏膜(眼白)變黃。

症狀表現

特徵 胡蘿蔔素血症 黃疸
皮膚變黃部位 手掌、腳掌等角質層厚處為主 全身皮膚、黏膜、鞏膜
鞏膜變黃 不會
其他症狀 無其他明顯症狀 可能伴隨肝膽疾病症狀

健康影響與處理

  • 胡蘿蔔素血症
    屬於無害現象,不需特殊治療,只要減少攝取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皮膚顏色會逐漸恢復正常。
  • 黃疸
    屬於病理性現象,需找出病因並進行治療,否則可能導致嚴重健康問題。

臨床區分重點

  • 鞏膜是否變黃:胡蘿蔔素血症不會造成鞏膜變黃,黃疸則會。
  • 飲食史:胡蘿蔔素血症患者通常有大量攝取胡蘿蔔素食物的歷史。
  • 疾病史:黃疸患者多有肝膽疾病或其他相關病史。

小結

胡蘿蔔素血症與黃疸雖然都會讓皮膚變黃,但前者無害且僅限於皮膚,後者則可能涉及嚴重疾病且會影響鞏膜。臨床上可藉由鞏膜是否變黃及飲食史來區分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