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出現尿頻與尿道不適,主要原因與泌尿道感染(UTI)及孕期生理變化有關,以下為詳細說明及處理建議:

尿頻與尿道不適的原因

  1. 生理性變化

    • 懷孕初期因黃體素分泌,導致輸尿管和膀胱周圍平滑肌鬆弛,造成尿液滯留,增加感染風險。
    • 懷孕中期子宮增大,尤其偏右側,壓迫右側輸尿管,導致輸尿管擴張、水腎,影響尿液排出。
    • 懷孕晚期雌激素增加,使細菌(如大腸桿菌)更易附著於泌尿道上皮,引發感染。
    • 子宮頸牽拉尿道、膀胱及尿道黏膜充血,也會增加尿頻。
    • 下肢水腫在夜間回流,造成夜尿增加。
  2. 泌尿道感染(UTI)

    • 懷孕期間輸尿管蠕動減慢,尿液排出不順,容易造成細菌滋生。
    • 常見症狀包括頻尿、尿液混濁、血尿、排尿灼熱感、尿道疼痛,嚴重時可能有腰痛。
    • 無症狀菌尿症在孕婦中較常見,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進展為急性腎盂腎炎,影響母胎健康。

處理與預防建議

  • 多喝水,促進尿液排出,減少細菌滋生。
  • 避免憋尿,定時排尿,減少尿液滯留。
  • 保持會陰部清潔,避免細菌感染。
  • 穿著透氣棉質內褲,減少潮濕環境。
  • 定期產檢,檢查尿液是否有感染跡象,尤其無症狀菌尿症需及早發現與治療。
  • 若出現尿頻伴隨灼熱、疼痛、血尿或腰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醫師可能會安排尿液培養及抗生素治療。

注意事項

  • 泌尿道感染若未妥善治療,可能導致早產、胎兒體重過輕等併發症。
  • 懷孕期間用藥需謹慎,抗生素須在醫師指示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

總結來說,懷孕中尿頻與尿道不適多因生理性子宮壓迫及荷爾蒙變化引起,合併泌尿道感染時症狀更明顯,應積極預防與及時治療,以保障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