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餅作為嬰幼兒副食品的過敏風險與安全性主要可從以下幾個面向來看:
1. 過敏風險:
- 米本身被視為相對安全、低過敏性的食物,許多嬰幼兒副食品首選米製品(如米糊、米餅)作為初期副食品,因為米蛋白較少引起過敏反應。
- 不過,仍有少數嬰兒可能對米製品過敏,表現為皮膚紅疹、搔癢等異位性皮膚炎症狀,需留意是否為米製品過敏或其他原因(如異位性皮膚炎本身)。
- 市售米餅可能含有添加物,這些添加物也可能成為過敏源,因此專家建議最好自己製作米糊或米餅,減少添加物的風險。
2. 重金屬污染風險:
- 根據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檢測,部分市售嬰幼兒米製副食品(包括米餅)檢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鎘對嬰幼兒可能造成腎毒性、神經毒性及發育遲緩等健康風險。
- 因此,選購米餅時應注意產品的安全檢驗標準,避免重金屬超標的產品,並盡量選擇有信譽的品牌或自行製作。
3. 無麩質優勢:
- 米餅屬於無麩質食品,對於有小麥過敏或麩質敏感的嬰幼兒是一個良好的替代選擇,能降低因麩質引起的過敏風險。
綜合建議:
- 初次添加米餅等副食品時,應採取「單一食物、連續3-5天」的原則,觀察嬰兒是否有過敏反應。
- 若出現皮膚紅疹、搔癢等疑似過敏症狀,應暫停該食物並諮詢專業醫師。
- 儘量選擇無添加或低添加物的米製品,並注意產品的重金屬檢驗報告。
- 對於有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體質的嬰兒,建議在醫師指導下逐步添加副食品。
總結來說,米餅作為副食品在過敏風險上相對較低,但仍需注意個別嬰兒的反應及產品安全性,尤其是重金屬污染問題,選擇安全、無添加的產品或自製米餅較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