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5年最新報導與托育團體建議,台灣保母薪資調整機制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法定調薪頻率與公式,導致保母薪資調整緩慢且幅度偏低,進而影響保母人力招募與留任。

保母薪資調整現況

  • 現行保母薪資多由地方政府依托育費用乘以收托兒童人數計算,缺乏統一的調薪標準與頻率。
  • 近6年調薪幅度普遍偏低,約半數縣市調幅不到1000元,甚至有縣市多年未調薪,造成保母薪資成長緩慢。
  • 調薪慢、加薪少使得保母新血不願投入,且無法有效淘汰違規保母,造成保母人力老化與品質下降。

政府政策與托育團體建議

  • 托育團體呼籲中央政府應訂定調整托育費用的行政規則,明確規定調薪頻率與調薪公式,並將物價指數、家庭可支配所得、保母薪資合理性、保母自行承擔水電費及無晉薪制度等因素納入考量。
  • 建議中央與地方政府建立合作機制,制度化保母薪資調整,並在不超過家庭可支配所得4%的前提下,進行合理調薪,保障家長負擔可控且提升保母待遇。
  • 另建議設立保母退場機制,對違規保母進行記點管理與淘汰,提升托育服務品質。
  •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表示將強化現有調整機制,並與相關團體、專家學者討論具體執行細節。

總結

目前台灣保母薪資調整機制仍屬鬆散且缺乏統一標準,政府正面臨托育團體壓力,計畫透過立法與行政規則明訂調薪頻率與公式,並推動退場機制,以解決保母薪資低落、招募困難及服務品質問題,期望能有效提升托育服務體系的穩定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