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補助對保母收費的影響主要呈現以下幾個面向:
-
促使保母進入社區保母系統並提升專業管理
政府透過托育費用補助機制,引導保母從居家托育走向社區保母系統,接受輔導與管理,提升保母的專業素養與服務品質,達成家長、保母與幼兒三贏的局面。 -
保母收費有上漲趨勢,補助效果被抵銷
自政府開始補助托育津貼後,部分保母因補助而調漲收費,甚至巧立名目增加額外費用(如洗澡費、冷氣費等),導致補助金額被「吃掉」,家長實際負擔未明顯減輕。審計部報告也指出,托育補助成為部分保母漲價的藉口,影響政策目標的達成。 -
政府介入定價與管制成為必要
因應保母收費亂象,部分地方政府如台中市實施保母登記制,並規定參與補助的保母在一定期間內不得調漲價格,並公告托育費用參考值,藉此穩定收費,保障家長權益。此外,建議透過審議會依地區差異訂定合理薪資與收費標準,以平衡保母收入與托育費用。 -
物價上漲導致托育費用調整,補助金額亦需調高
近年來因原物料價格及通膨影響,準公共化托育中心收費上限調高,中央也相應提高托育補助金額,但仍有部分家長反映補助未完全抵銷費用上漲。
綜合以上,托育補助在提升保母專業與托育品質上有正面效果,但若缺乏有效的價格管控,補助容易被保母透過調漲費用或增加額外收費而抵銷,降低補助對家長的實質幫助。因此,政府介入定價與管理是確保托育補助發揮效益的關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