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吃包住的保母待遇與薪資影響主要體現在薪資結構與生活成本的平衡上,以下是重點整理:

  • 薪資範圍與現況:根據2025年資料,全台居家保母的全職收入約落在新台幣26,000元至38,000元之間,但近九成縣市的保母收入仍不足以養家育兒,屬於「勉強可餬口,但難以養家」的狀態。

  • 包吃包住的影響:包吃包住通常被視為薪資外的額外福利,理論上可減輕保母的生活開銷,尤其是住宿與餐飲費用。然而,這種福利往往會反映在薪資的調整上,保母的現金收入可能因此較低,因為雇主會將住宿和膳食成本視為薪資的一部分。

  • 薪資調整與物價考量:托育服務的薪資調整建議納入物價指數、家庭可支配所得及保母自行承擔水電費等因素,並建立調薪機制以反映合理薪資水平。包吃包住若伴隨水電等費用由保母自行負擔,實際薪資待遇可能並未提升。

  • 政府補助與價格管控:政府透過托育補助(如每月3000元補助)支持家長,但部分保母可能以此為由調漲價格,甚至額外收取洗澡費、瓦斯費等,造成家長負擔增加。部分地區如台中市,設有價格管制措施,參與協力保母在一定期間內不得調漲價格,否則需退出計畫。

  • 薪資與工作條件的關聯:包吃包住的保母多為居家式托育,與托嬰中心人員相比,薪資結構與待遇存在差異。托嬰中心人員薪資普遍低於保母,但保母薪資也面臨缺乏晉升制度與合理調薪的問題。

  • 勞動條件與人力招募:為解決保母人力老化與短缺問題,建議建立制度化的薪資調整機制,並在不超過家庭可支配所得4%的前提下調薪,提升保母待遇,吸引新血加入,改善整體托育服務品質。

綜合來看,包吃包住作為保母待遇的一部分,雖能降低生活成本,但若未搭配合理的薪資調整與勞動保障,仍難以提升保母的整體收入與生活品質,且可能影響保母市場的穩定與服務品質。政府介入價格管控與補助政策,是平衡家長負擔與保母待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