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小孩前的薪資門檻與育兒參與率評估,根據目前台灣的相關政策與數據,可以整理如下重點:
1. 生育前薪資門檻
- 國民年金生育給付的申請條件之一是女性被保險人在國民年金加保有效期間及退保1年內分娩或早產,且未領取其他社會保險生育給付者,才能申請生育給付。
- 生育給付的計算基準是依照投保薪資計算,例如以每月投保金額約1萬9761元為基準,給付約兩個月薪資(約3萬9522元)。
- 勞工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勞工的投保薪資替代率達到8成,政府給予育兒家庭經濟支持。
- 2025年公共化托育機構托育人員薪資已提升至約3萬8千元,準公共托育中心人員薪資約3萬3千元,顯示育兒相關職場薪資門檻有所提高。
2. 育兒參與率與政策支持
- 政府為鼓勵生育及育兒,投入大量經費,少子女化預算從105年的150億元,成長到111年超過800億元,2023年(112年)預計達千億元。
- 育嬰留職停薪申請人數從110年7月至111年6月成長34%,使用人數約9萬5千人,顯示育兒參與率逐漸提升。
- 陪產假由原本2日延長至3日,配合自然產及剖腹產住院日數,促進父親育兒參與。
- 各縣市生育獎勵金及育兒津貼持續提升,例如新北市第一胎3萬元、第二胎4萬元、第三胎以上5萬元,苗栗縣通霄鎮甚至提供每胎11萬元生育津貼。
- 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也依胎次不同,最高可達每月6000元至1萬4000元不等。
3. 綜合評估
- 薪資門檻方面,生育給付及育嬰留職停薪的薪資替代率設定在約8成,保障育兒家庭基本經濟需求。
- 育兒參與率因政策支持(如陪產假延長、育嬰留職停薪補助、托育薪資提升)而逐年增加,顯示政府積極推動父母雙方參與育兒。
- 各地生育獎勵金與育兒津貼的提升,有助於降低育兒經濟負擔,進一步鼓勵生育與育兒參與。
綜合以上,台灣在生小孩前的薪資門檻主要透過國民年金及勞保投保薪資作為基準,並以約8成薪資替代率提供育兒經濟支持;同時,透過延長陪產假、育嬰留職停薪及多元育兒補助,促進父母育兒參與率提升,形成較完整的育兒支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