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排名政策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具有雙面性,既有激勵作用,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
正面影響:成績排名能激發學生的競爭心,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學習,期望在同儕中脫穎而出,這種競爭氛圍有助於提升學習投入與表現。此外,若學生具備良好的因應策略,能有效面對成績排名帶來的壓力,則有助於減少心理困擾,維持學習動機。
-
負面影響:傳統的成績排名和評分方式對中庸或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無法激發學習動力,反而可能加深焦慮與挫折感,導致學生逃避挑戰性課程,對學習態度產生負面影響。成績排名有時會使學生過度關注名次,而忽略對知識的熱愛與持續進步的重要性。
-
心理層面:成績排名與考試壓力密切相關,若學生缺乏有效的因應能力,可能增加心理困擾,影響學習成效。因此,學校和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並提供支持以幫助學生調適壓力。
-
建議方向:研究建議減少過度依賴成績排名,採用更具建設性的評量方式,如敘述性評語和具體可執行的反饋,能更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師生信任關係。同時,提升學生的內在動機、自我期望與學習態度,對學習成效有更積極的影響。
綜合來看,成績排名政策在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方面有其價值,但若過度強調排名,可能損害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心理健康。教育實務中應平衡競爭與支持,強調個人成長與學習過程,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