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夜醒要抱抱、陪玩的行為主要反映出寶寶對安全感的需求以及分離焦慮的表現。寶寶在夜間醒來時,因為意識到父母不在身邊,會感到不安,透過哭鬧、尋求抱抱和陪玩來獲得安撫和安全感。這種行為是寶寶心理發展和情緒調節過程中的自然階段,尤其在睡眠倒退期(約11-13個月大)更為明顯。

寶寶夜醒時抱抱和陪玩的行為解析如下:

  • 分離焦慮與安全感需求:寶寶逐漸意識到父母不在身邊,夜間醒來時會因分離焦慮而哭鬧,尋求親近的肢體接觸(如抱抱)和溫柔語言安撫,以獲得安全感。白天多給予擁抱和親近的陪伴,有助於平衡夜晚的獨立感。

  • 生理與發展因素:寶寶成長過程中,生理需求(如牙齒萌發、飢餓)或大腦發育帶來的睡眠倒退期,會增加夜醒頻率,這時抱抱和陪玩是寶寶自我安撫和調節情緒的方式。

  • 夜醒後的行為反應:有些寶寶醒來後會哭鬧需要安撫(哭鬧型夜醒),有些則可能醒來後玩耍較長時間,這與白天小睡時間長短、疲勞程度有關。

  • 抱抱與陪玩的利弊:適度的抱抱和溫柔安撫能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但過度抱起或陪玩可能會讓寶寶形成依賴,難以自行入睡,甚至造成夜醒頻繁。因此,建議在安撫時避免過度刺激,並逐步教導寶寶學會自行入睡。

  • 安撫技巧:可用輕拍、包裹、搖晃等「5S」技巧安撫寶寶,並在寶寶快睡著時輕放回床上,減少寶寶因抱抱而完全醒來的機會。同時,保持父母情緒穩定,給予一致且溫柔的回應,有助寶寶情緒調節與睡眠品質。

所以,寶寶夜醒時要求抱抱和陪玩,是他們尋求安全感和情緒安撫的自然反應。父母可透過適度的肢體接觸與溫柔陪伴,幫助寶寶度過分離焦慮期,但也需避免過度依賴,逐步引導寶寶學會自行入睡,促進良好的睡眠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