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機構監視器畫面滅證問題確實存在,家長在調閱監視畫面時常遭遇困難,導致維權受阻。許多托育機構因設備損壞、錄影檔案刪除或管理不當,拒絕或無法提供完整監視錄影,造成事件真相難以釐清,家長維權陷入困境。

具體情況包括:

  • 有托育機構以「設備故障」為由拒絕提供監視畫面,且故障時間常剛好涵蓋事件發生時段。
  • 部分案件中,錄影檔案在調查前即被刪除,家長只能取得模糊翻拍影像,影響證據效力。
  • 目前監視器管理制度多僅涵蓋公共托嬰中心,準公共及私立托嬰中心未納入雲端監控系統,增加監視畫面消失風險。
  • 家長調閱監視畫面時,行政程序繁複且需去識別化處理,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增加維權難度。

此外,監視器裝設與使用也存在爭議:

  • 多數家長支持裝設監視器以保障安全,但缺乏明確法規規範調閱與管理機制。
  • 教保人員在監視下可能產生負面情緒,影響托育品質,且監視畫面解讀有時存在主觀差異。
  • 監管雲(雲端備份監視影像)被視為避免滅證的重要手段,但也引發資安與隱私疑慮,部分家長與托育人員反對全面監控。

政府與相關團體正推動立法與管理要點制定,期望透過法制保障監視畫面保存與調閱權利,同時兼顧資安與隱私保護,協助家長有效維權。

所以,托育機構監視器畫面滅證問題反映出監管制度不完善、技術與法規缺口,家長維權面臨程序繁瑣、證據不足等多重挑戰,亟需更全面的監管政策與法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