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寶寶的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心理發展階段,這時期寶寶會因為依附對象(通常是父母)暫時離開而感到不安,表現出哭鬧、黏人、害怕獨處等行為,這反映了寶寶對安全感的強烈需求。分離焦慮通常在1歲至1歲半達到高峰,隨著寶寶認知和情感發展,約2至3歲會逐漸緩解。

寶寶哭鬧和分離焦慮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

  • 安全感的建立:寶寶需要感受到主要照顧者的存在是穩定且可靠的,這是依附關係的核心。

  • 情緒支持與安撫:哭鬧是寶寶表達不安和需求的方式,父母應以溫柔、耐心的態度回應,避免責備或忽視,這有助於寶寶建立對人的信任。

  • 逐步適應分離:父母可以透過短暫離開並逐漸延長時間,讓寶寶慢慢習慣分離,並且在離開時保持聲音或視線的連結,減少焦慮。

  • 理解與回應寶寶的擔憂:寶寶可能會擔心父母的安全,父母可以用簡單語言表達關愛和保證,幫助寶寶減輕焦慮。

如果分離焦慮表現過於強烈、持續時間過長,且影響寶寶日常生活與發展,則可能是分離焦慮症,建議尋求專業評估與協助。

所以,一歲半寶寶的哭鬧和分離焦慮是其心理需求中尋求安全感和依附的重要表現,父母透過理解、耐心陪伴和逐步適應分離,能有效支持寶寶健康的情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