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嬰中心教導台語的方法主要是透過沉浸式教學環境營造、生活化語言使用、遊戲與故事活動結合本土文化,讓幼兒在自然情境中學習台語,並逐步建立語言能力與文化認同。
具體做法包括:
-
沉浸式教學:老師以台語講故事、帶領製作道具、玩遊戲(如覓相揣捉迷藏),鼓勵幼兒用台語表達完整故事,並結合在地信仰文化與生活經驗,讓語言學習與文化體驗同步進行。
-
生活情境融入:設計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課程,如農作、古厝參訪、職人體驗,讓孩子在實際活動中學習台語詞彙與表達。
-
定期本土語活動:每週安排固定時間(如30分鐘)由教保員以閩南語主導,介紹生活詞彙、歌謠,並搭配體能遊戲、音樂律動,讓孩子在愉快氛圍中習慣並使用台語。
-
漸進式語言使用策略:鼓勵成人先從台華語交錯開始,逐漸增加台語比例,最後達到全台語環境,讓孩子慢慢習慣並願意開口說台語。
-
政策與課程支持:教育部推動本土語言融入教保活動,要求教學語言至少50%使用台語,並鼓勵邀請本土語言專長人士參與課程設計與教學。
-
情境布置與教材:托嬰中心會布置台語學習環境,提供繪本、兒歌、童謠等教材,並結合節慶活動,讓台語成為日常自然使用的語言。
-
家長與教保員合作:家長可配合托嬰中心的教學策略,透過共讀、日常對話等方式,支持孩子台語學習。
所以,托嬰中心教導台語強調自然沉浸、生活化學習、文化結合與漸進式語言環境建構,透過多元活動與系統性課程設計,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快樂且有效地學習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