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嬰兒哭鬧是腸絞痛還是其他原因,主要可依以下特徵與判斷標準:
-
哭鬧時間與頻率(333準則)
- 寶寶每天哭鬧超過3小時
- 每週至少3天以上哭鬧
- 持續3週以上
這是臨床常用的Wessel氏333準則,用來判斷是否為腸絞痛。
-
哭鬧特徵
- 哭聲劇烈、高分貝且持續時間長,尤其在傍晚或夜間更明顯
- 哭鬧時臉部漲紅,表情痛苦或焦躁
- 突然開始和結束,哭鬧前後寶寶通常安靜如常。
-
身體動作與表現
- 常將雙腿屈膝拉向腹部,或拳打腳踢,試圖緩解腹部不適
- 全身緊繃,難以安撫。
-
伴隨症狀
- 腹部脹氣、排氣頻繁或排便困難
- 吐奶增加、睡眠不安。
-
排除其他原因
- 腸絞痛寶寶通常健康狀況良好,無發燒、食慾不佳或活力下降
- 若哭鬧無固定時間,且伴隨發燒、食慾不振、活力差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排除其他疾病(如腸阻塞、感染等)。
總結:
若嬰兒在5個月以下,符合333準則,哭聲高亢且持續,伴隨腿部屈曲、腹脹氣等症狀,且無其他疾病表現,則很可能是腸絞痛。反之,若哭鬧無固定模式,或有發燒、食慾不佳等異常,則需考慮其他原因並尋求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