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腸絞痛是一種常見於出生後3週至5個月內的嬰兒功能性腸胃不適症狀,主要表現為無法解釋的反覆哭鬧和躁動,且多發生在傍晚或夜晚特定時間段。


定義解析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兩種定義標準:

定義標準 主要條件
333原則 1. 出生後3週至3個月內
2. 一週有3天以上哭鬧不安,持續超過3週
3. 每次哭鬧持續30分鐘至3小時以上
ROME IV標準 1. 嬰兒月齡低於5個月
2. 前一週反覆延長哭泣和躁動,可能造成照顧者壓力
3. 前一週有超過3天,一天累積哭泣或躁動3小時以上

簡單來說,若排除生病或其他明顯原因,嬰兒持續無法安撫的哭鬧即可能是腸絞痛。


症狀特徵

  • 哭鬧時間:通常一天累積哭鬧3小時以上,且持續3週以上。
  • 發生時間:多在傍晚或夜晚固定時間哭鬧,常見於2-3週大的嬰兒,6週左右達高峰,之後逐漸減少。
  • 哭鬧特性:哭聲尖銳且難以安撫,嬰兒可能呈現腹部緊繃、雙腿屈曲等不適姿勢。
  • 無明顯生病症狀:腸絞痛屬於功能性問題,嬰兒體重正常,無發燒或其他疾病徵兆。

發生率與時間趨勢

  • 約有15%至35%的嬰兒會經歷腸絞痛。
  • 發生率在5至8週達高峰,隨後逐漸下降,4至6個月後明顯減少。

可能原因(推測)

腸絞痛的確切原因尚未明確,但推測與以下因素有關:

  • 新生兒腸道神經系統尚未成熟,導致腸道蠕動異常。
  • 消化功能不佳,如脹氣、排便不順。
  • 腸道菌叢失衡。
  • 可能與配方奶不適應或乳糖不耐症有關。

總結來說,新生兒腸絞痛是指5個月以下嬰兒反覆無法解釋的長時間哭鬧,且無其他疾病原因,常伴隨腹部不適的功能性腸胃症狀。家長應注意觀察哭鬧頻率與時間,並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