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睡眠週期與翻身行為密切相關,主要表現在嬰兒在淺眠階段較容易因身體動作(如翻身)而醒來,且翻身是嬰兒發展肌肉協調與神經系統成熟的重要表現。

具體來說:

  • 嬰兒的睡眠週期約50分鐘,比成人短,包含淺眠與深眠兩個階段。在淺眠期,大腦活動頻繁,嬰兒容易出現手腳揮動、翻身等動作,這些動作有時會導致醒來。

  • 3至5個月是嬰兒「翻身期」,這時寶寶開始學習從仰躺翻到側躺甚至趴著,這是肌肉與神經協調發展的里程碑。翻身練習常在夜間發生,可能導致寶寶因翻不回原位而哭鬧,造成夜醒。

  • 翻身行為不僅是發展過程,也是一種自我安撫與調整睡姿的方式,尤其在6個月以上的嬰兒更明顯。嬰兒深度睡眠時大腦無法控制姿勢,故會頻繁翻身,這是正常且有助於大腦休息與生長激素分泌的生理現象。

  • 家長不宜因嬰兒翻身而強行調整睡姿,避免干擾深度睡眠,影響生長激素分泌與發育。

  • 建議在白天讓嬰兒在安全環境下練習翻身,有助於他們早日掌握翻身技巧,減少夜間因翻身不適而醒來的情況。

綜合以上,嬰兒的翻身行為是睡眠週期中淺眠階段自然出現的動作,反映神經肌肉發展狀況,且與睡眠品質息息相關。適當引導翻身練習與理解睡眠週期,有助於家長應對嬰兒夜醒與睡眠震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