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依附行為會隨著成長階段而有正常的變化,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前依附期(出生至約6週)
寶寶主要透過本能行為(如哭泣、微笑)來引起照顧者的注意,尚未對特定人物產生依附,對任何人都較為「誰都好」。 -
依附建立期(約6週至6-7個月)
寶寶開始辨識主要照顧者,對能回應需求的人產生安全感。此時期寶寶會對主要照顧者感到舒適,與照顧者分開時可能會哭鬧或抗拒被他人抱。 -
明確依附期(約7至12個月)
寶寶對特定人物(通常是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形成明顯依附,分離時會表現出抗議和焦慮,並且會主動尋求依附對象的安撫。 -
目標導向的合夥關係(約4歲以後)
兒童開始理解照顧者的意圖,依附關係變得更為互動和合作,依附行為較為成熟。
此外,依附行為的質量也會影響寶寶的社會情緒發展,依附型態可分為安全型、矛盾型、逃避型和混亂型。安全型依附的寶寶能以照顧者為安全基地,自由探索環境,遇到困難時會尋求照顧者協助;而其他依附型態則可能伴隨焦慮、矛盾或逃避行為。
所以,寶寶依附行為從出生的本能反應,逐漸發展成對特定照顧者的情感依賴,並隨著年齡增長,依附關係變得更穩定且複雜,這是正常的成長變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