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的依附關係對情緒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依附關係的定義與形成
依附關係是嬰兒與主要照顧者之間形成的情感連結,這種連結建立於嬰兒對照顧者的可即性(availability)及互動的規律性,並逐漸內化成嬰兒對自己與他人的內在表徵。依附關係通常在嬰兒6個月左右開始明顯形成,嬰兒會表現出依附行為,如尋求親近、分離焦慮及對陌生人的害怕等。

2. 依附關係類型與情緒調節
依附理論指出,依附關係可分為安全型、焦慮型及逃避型等。安全依附的幼兒在照顧者離開時會感到焦慮,但照顧者回來後能迅速安定,進而繼續探索環境,這有助於情緒的自我調節與穩定。相反,不安全依附的幼兒較可能出現情緒衝突、難以調節情緒,且在人際互動中較易感到不安。

3. 依附關係對情緒發展的具體影響

  • 情緒安全感與信任感:安全的依附關係使幼兒感受到穩定的情緒支持,建立對他人及環境的信任感,這是情緒健康發展的基礎。
  • 情緒調節能力:透過與照顧者的同步互動,幼兒學習如何理解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這對未來面對壓力和挑戰時的情緒管理至關重要。
  • 社交能力與同儕關係:安全依附的幼兒較能與同儕建立良好關係,反之,不安全依附可能導致社交困難和孤立。

4. 依附行為與情緒發展的互動過程
嬰兒透過依附行為吸引照顧者的注意,並從照顧者的回應中鏡映自己的情緒,逐步認識和組織情緒經驗。例如,當嬰兒表現開心時,照顧者的笑容和語調回應幫助嬰兒理解「開心」的感覺,這種互動促進情緒發展。

總結來說,幼兒期的依附關係是情緒發展的關鍵基礎,安全的依附關係促進情緒的穩定與調節,並有助於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而不安全的依附則可能帶來情緒困擾與社交障礙。因此,促進安全依附關係的建立對幼兒的情緒健康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