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爬行遲緩時,建議家長應盡早帶孩子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接受專業的跨領域評估,包括小兒科醫師、小兒神經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等團隊合作,確定是否有粗大動作發展遲緩或其他發展問題。評估內容會依寶寶的年齡和發展里程碑,如6-7個月是否有頭部控制、12-13個月是否會爬行等指標進行判斷。

若評估結果顯示有發展遲緩,醫療團隊會提供個別化的療育建議與早期介入服務,包含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等,並透過家庭訪視及合作式團隊模式,支持寶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改善動作功能。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有擴大補助相關評估與療育服務,家長可透過通報轉介中心申請早療,並由社工協助安排後續療育。

此外,家長在家中可配合專業指導,透過適當的遊戲與活動,促進寶寶爬行及粗大動作發展,避免與其他孩子比較,重點是持續觀察寶寶的進步與成長。

簡要重點如下:

  • 及早帶寶寶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接受跨專業評估。
  • 評估依照年齡發展里程碑判斷爬行及粗大動作是否遲緩。
  • 若確診發展遲緩,提供早期療育介入,包括物理治療等。
  • 透過政府補助及通報轉介系統,家長可獲得協助與資源。
  • 家庭配合療育,持續支持寶寶動作發展,避免過度比較。

這些措施有助於寶寶克服爬行遲緩,促進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