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還不會爬,可能的原因包括肌肉張力不足(低肌張力)、身體力量不夠、姿勢轉換能力較弱、穿著過厚限制活動、缺少地面活動機會,或是髖關節等身體結構問題。這些原因多與寶寶的發展個別差異和生活環境有關,並不一定代表發展遲緩。
一般寶寶約7至10個月會開始學爬行,但有些寶寶可能會跳過爬行階段,直接學走路,發展速度有個別差異,1歲還不會爬不必過度擔心。以下是常見可能原因與發展差異:
-
肌肉張力低:寶寶翻身、坐、爬行動作較慢,身體較軟,撐不起身體,動作笨重,可能是低肌張力的表現。
-
身體力量不足:上肢、軀幹或下肢力量不夠,寶寶趴著時無法用手掌撐起上身,或抗拒趴著。
-
姿勢轉換能力弱:翻身、坐到趴的轉換困難,坐姿不穩,常用“W”型坐姿。
-
穿著過厚:冬天衣服穿太厚,限制寶寶爬行活動,容易滑倒,影響爬行學習。
-
缺少地面活動機會:寶寶較少在地上活動,缺乏爬行練習。
-
髖關節問題或柔軟度過高:部分寶寶因髖關節問題或過度柔軟,影響爬行能力。
家長可觀察寶寶是否能趴著抬頭、翻身、坐穩、嘗試爬行等動作,若動作發展明顯落後或有抗拒趴著、肌肉無力等情況,建議諮詢兒科或復健專科醫師評估。同時,提供寶寶適當的地面活動空間,避免穿著過厚衣物,有助促進爬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