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建議寶寶的爬行時間與運動量主要依寶寶的月齡與發展階段而定,以下為綜合各專業建議的重點:
-
爬行發展階段與時間建議:
- 3-4個月:建議增加寶寶俯臥趴姿的遊戲時間,讓寶寶利用前臂支撐抬起上半身,持續約3-5秒,促進頭部與手臂肌力發展。
- 6-7個月:寶寶手肘可伸直撐高上身,胸部離地,頭部抬起並嘗試左右搖晃身體,這時可多給予俯臥時間,促進肌肉與神經發展。
- 8個月:寶寶開始肚子貼地匍匐前進,建議利用聲光玩具或家人呼喚誘發爬行動機。
- 9個月:寶寶能穩定維持四點趴姿約15-20秒,並嘗試搖晃身體。
- 10個月:嘗試肚子離地四點爬行,逐步增加爬行距離與時間。
-
每日運動量:
- 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寶寶爬行的具體時間長度,但建議每天給寶寶多次、每次數分鐘的俯臥趴姿與爬行練習,累積足夠的活動量以促進肌肉、骨骼、神經及大腦發育。
- 爬行過程中,寶寶的運動量應以寶寶的興趣與耐受度為主,避免強迫,並確保安全環境。
-
爬行環境注意事項:
- 地面應避免冰冷堅硬的磁磚,建議鋪設爬行墊或遊戲墊,防止寶寶受傷。
- 爬行區域需寬敞、乾淨,避免有尖銳邊角或危險物品。
- 不建議在高處(如床上、沙發)讓寶寶練習爬行,除非有成人全程看護。
-
爬行的好處:
- 爬行不僅鍛鍊寶寶的骨骼、肌肉與神經系統,也促進大腦發育,幫助寶寶認識世界,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自信心。
總結來說,兒科醫生建議家長從寶寶3-4個月開始增加俯臥趴姿時間,6個月後鼓勵爬行活動,並根據寶寶發展階段逐步增加爬行時間與距離,確保安全環境下多給予寶寶自由探索的機會,促進全方位發展。